“2000多個需求崗位,僅5個適合我”,雙一流應屆生參加校招破防
分類: 最新資訊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2-25
閱讀 :179
高中文理分科時,很多學生并非出于興趣,完全是因為覺得理科難度太大而選擇了文科。本以為避重就輕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并輕松畢業,沒想到就業的時候才見識到人生殘酷的一面。大學生就業難度,不光取決于個人能力和學歷,還與專業、就業所在地、畢業院校層次有很大關系。即使同一所高校畢業的兩名學生,也會因為專業不同而面臨完全不同的處境。這種差距,好像并不是能通過考研和自身努力來彌補的。“2000多個崗位,僅5個適合我”,雙一流應屆生參加校招破防浙江向來是教育大省,高考競爭激烈。對于外省學生來說省內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都很豐富,春節假期一結束,寧波就為高校應屆畢業生搭建了“畢業洽談會”。此次盛會齊聚600家優質單位,共推出2000多個需求崗位,可解決2萬多學生的就業需求。寧波大學作為寧波市唯一一所雙一流高校,雖說不是985、211,但是學校近些年在校友會排名65位,已經勝過不少偏遠地區的末流211高校。本以為寧波大學的畢業生,在寧波本地的校招中頗具優勢,沒想到一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男生,逛遍整個展會,發現僅有5個崗位適合他。從數量上來看,確實聊勝于無。更讓這位男生感覺扎心的是,這5個崗位的薪資待遇都非常低,和理工科無法相提并論。理工科不僅招聘崗位和人數非常多,而且都是高薪。男生走了一圈就破防了,本以為就業機會大把,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就能找到工作,結果幾乎就沒有多少適合文科生的崗位。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文科生想不通,明明自己當年高考成績更高,畢業院校更好,結果就因為自己是文科生而不受待見,成績單再優秀也沒有就業機會?那為啥各所高校還要開文科專業?干脆都取消,所有學生都去學理工科算了。文科生的無奈揭開就業真相社會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只是社會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分科也是為了讓學生揚長避短,根據自己的優勢和興趣選擇進修方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優勢。只不過21世紀后,科技興國成了主旋律,理工科技術人才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急劇上升,各所用人單位也更看重研發人才,這也導致理工科專業成了常青樹,文科相對來說有些沒落。再加上理工科的專業壁壘比較高,文科生幾乎沒有“半路出家”的機會。反過來看,理工專業的本科生跨專業報考文史類研究生的不計其數。這樣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成了企業眼中的香餑餑。純文科畢業生就不吃香了,待遇自然也就少得可憐。正因為如此,張雪峰一直勸家里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學生盡量報考理工類專業。除非是未來就業能夠借助家長的人脈,或者憑自己的能力考入國內頂級院校的研究生,否則文科生想要找到好工作難比登天。即便如此,仍舊不能否認文科專業在社會發展和企業運營時發揮的重要作用。若沒有就業保護,文科專業勢必會被削弱。有能力的學生都去學理工科,文科人才匱乏也會制約社會發展進程,對科技進步造成掣肘。文科生只能考編嗎?網友表示文科生也不是完全沒有就業優勢,考編就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國考、省考里需求崗位可謂是最多的專業之一,讓理工科學生都望塵莫及。實際上文科生除了考編,還是有很多崗位可以選擇的,只不過高校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要接地氣,培養應用型人才?,F在很多文科專業偏向研究型,可是能考上研究生從事研究工作的只是少數,大部分學生還是要面向社會的,根據人才需求結構調整招生比例才科學。有些專業冷門并非專業本身沒有價值,而是社會需求少,很多學生以為撿漏上了名校,結果發現光有名校光環是沒用的。調整招生人數,也能避免學生因為調劑而落入火坑,畢業的時候進退兩難,感覺大學讀了個寂寞。已經畢業的文科生,除了考研提升學歷以外,也可以積極探索就業途徑。接受職業培訓,或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嘗試創業。不要守著學歷故步自封,適時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先就業再擇業未必不是好的選擇。今日話題:如何看待文科生的就業環境?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