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粵商|基業長青
分類: 最新資訊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5-15
閱讀 :247
今年2月份,著名企業家、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先生因病離世后,女兒宗馥莉接下了娃哈哈集團這個重任。這也讓民營企業二代接班的話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改革開放迄今已經走過了45個年頭,不少民營企業站在了傳承與接班的關口。尤其在廣東,自改革開放以來,這片民營經濟的熱土孕育了無數商業奇跡。廣東企業家們以敢闖敢干敢拼的開創進取的精神和堅韌務實的不懈奮斗,鑄就了一代粵商的輝煌成就。經歷了四十幾年的市場洗禮,不少成功立足的粵商企業家也站在了家族傳承的十字路口。截至2024年4月,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全國A股上市的民營企業中,已有53位90后董事長,其中來自廣東企業的90后董事長共有16位,占比超過三成。而這16位廣東90后董事長中,“子承父業”的創二代比例超過八成。成為百年老店是每一個家族企業的夢想。但是,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就像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不少家族企業的頭頂。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格局風云變幻的宏觀背景下,這些頂著光環又被聚光燈放大的創二代們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絲毫不亞于白手起家的創一代。學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應該都會聽說過《基業長青》這本商業著作。1994年,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杰里·波拉斯創作的管理類著作《基業長青》首次出版發行,就受到了全球商界的關注。作者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為期6年的研究項目中,選取了18個當年的行業翹楚,來分析這些企業成功的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從這本書出版到現在,經過了30年的發展,這18家公司中的絕大部分仍然是當今商業領域中全球領先的巨頭,其中有些還是百年老店。不少人都很好奇,這些企業的傳承密碼是什么?而這些歐美百年老店的發展歷程,又能給予粵商和中國家族企業哪些啟示呢?本期《新粵商》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繼承者們”:有大學畢業就來到廣州見證正佳廣場從0到1、從無到拔地而起的“創二代”謝萌,他更愿意稱自己為“一代半”,他說,那是一個累積失敗的過程,再從失敗中站起來;也有來自香港的第三代接班人聯泰集團的陳孝哲,他認為接班其實也是在創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有一代代的傳承;還有能頂得上“半邊天”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接班人,她們分別帶領著珠江鋼管和金嶺糖業穩健前行。而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0后“廠二代”,在面對家族傳統外貿工廠和互聯網工業革命的浪潮,他們仍在探索轉型升級之路。一個家族企業的傳承猶如一場接力賽,起跑,助跑,交棒,接棒,再助跑,再交棒,再接棒,一代接著一代去書寫家族的故事。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這片熱土上,粵商創二代們能否在風起云涌的經濟周期中穩住企業之舵,引領企業破浪前行?在市場的嚴峻考驗面前,他們又能否推動持續創新,穿越周期,確保企業基業長青?或許正如謝萌所說,時間是你的朋友。時間會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