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百億量化核心投研人員離職?超額還做得出來嗎?
分類: 最新資訊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28
閱讀 :237
廠長提醒:本文內容僅對合格投資人開放!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并且符合這些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一)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單位;(二)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的個人。說明下,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風險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哦~廠長的話這兩天量化圈有點熱鬧,先是某油膩量化基金經理私信李蓓“腹肌照”被拉黑,再是多家百億量化被傳核心投研人員離職。前者這事當個樂子聽,很難說這基金經理是不是目的達成了,畢竟能被李蓓拉黑也是一種出名。后面這件事大家可能更為關心,畢竟涉及的都是百億量化核心投研人員。那這個到底怎么回事?對業績有哪些影響?量化的PM模式和流水線模式下,投研離職又有什么不同?下面廠長來重點聊聊。多家百億私募傳核心PM離職每年,量化私募之間都會有正常的人員流動。按理說,也沒啥大驚小怪的,但昨天突然一下,各個同業交流群爆出白鷺、天演、千象相關核心投研人員出走,甚至還有帶整個策略團隊走的說法。在廠長的知識星球里,也有星友詢問相關情況。。。后續廠長也向相關人士進行了求證,分別說下:1、天演的組織架構里沒有中低頻團隊,所以就不存在有負責人一說,近期天演優化掉了一名同事,且招聘補充已完成。2、白鷺那邊的投研核心團隊未有變動,股票策略一直由投資總監負責,數位資深同事涉及不同子領域的研發。去年以來有個別投研同事離職,主要涉及一些細分方向的研發。所有代碼歸屬公司,由投資總監統一管理整合。3、千象的相關PM離職是在春節后的事,有投資總監作為投研核心,有10幾個PM且策略源代碼歸屬公司,這種情況下單一PM離職對產品運作沒太大影響。都說對自家產品影響不大,咱們看看具體產品表現情況。首先天演的純量化多頭產品表現相對強勢,截至今年3月24日,基金年內收益為10.83%。數據來源:火富牛基金過往三年的業績也一直在線,尤其去年虧損僅為-1.55%,對于滿倉的量化多頭而言實屬不易。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而千象這邊500指增產品今年的表現也算正常,年內至今暫時還是有點超額。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但過往幾年的超額表現較為一般,特別是2021年,幾乎沒有超額。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如果考慮千象,還是更建議大家參考他們家的多策略產品,具體為2倍杠桿cta+70%500指增+30%ic多頭,畢竟千象的CTA還是屬于第一梯隊的。最后來看看白鷺,他們家的多策略產品一直比較穩,截至3月24日,旗下進取型多策略代表產品年內收益為1.81%。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今年表現相對較弱更多是因為CTA的影響,目前CTA的整體環境依然處于較為低迷的狀態。但從過往4年的表現來看,白鷺的多策略產品還是很穩,2019-2021每年都有30%+的收益,去年虧損也只有7.25%。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總體從業績上來看,三家公司暫時應該問題都不大,短期的低谷也不代表策略就失效了,大家對網絡上的傳言可以用更客觀的態度看待。量化私募的兩種模式孰優孰劣?不過,如果量化私募真有核心投研人員離職,那公司旗下的產品很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比如當年高亢離開銳天,高亢帶走了Alpha策略團隊和Alpha的策略代碼,導致銳天當時只能把阿爾法產品轉換為T0中性策略產品,指數增強轉為指數產品。后續銳天也通過了較長時間來補充投研團隊才恢復到正常水平。這里先簡要科普下,量化私募目前主要分為兩個模式來搭建團隊,分別PM模式和流水線工廠模式。PM模式是管理人旗下有多個基金經理,除了在基礎設施上可以共享外,其他方面基本互不相干,核心策略研究上甚至可以彼此競爭,不同的PM帶來不同的模型,容量可以做得很大。但PM模式的弊端在于如果激勵設計沒做好,優秀的PM很難留住。比如一個公司有5個PM,其中一個PM的貢獻占比可能超30%,但這個PM只占公司極少比例股權或是沒有股權,那他/她大概率會選擇出去單干,而不是留在公司繼續被“吸血”。這種模式下,有投研離職,并且是團隊中做得較好的,影響可能就要大一些。流水線工廠模式是以公司的基金經理為內核,一般只有一個基金經理/投研總監,把大家所有的信號匯總起來去交易,策略研究員基本上只負責挖因子,流水線一般作業,沒有參與實盤管理的權限。考驗的是整個團隊融合的實力。流水線模式的好處,每個人在自己所負責的領域可以做得很專、很深,任何一個人的離開都不會對整個團隊產生致命性的打擊,發展會更加穩定。但這種模式在最初搭建時需要投入更多,因此可能更適合規模較大的私募。以上兩種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只要核心投研團隊的激勵做好了,那么團隊穩定性就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