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減肥者都吃錯了 難怪會胖
分類: 認識肥胖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08
閱讀 :490
清淡飲食四個字,早已經和“多喝熱水”一起,成為暖男標準用語,所以……清淡的飲食究竟是什么樣的?清淡飲食跟減肥又有什么樣的聯系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何為清淡飲食
專業地說,清淡飲食就是在膳食平衡、營養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飲食,主要表現為“四少”,即少油、少糖、少鹽、少辣。從營養學角度來說,清淡飲食最能體現食物本身的味道,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
為什么飲食要淡飲食
清淡飲食對于想要減肥的人來說,很重要!
我們的腸胃消化功能雖然人各有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清淡的食物比較容易被消化吸收。吃得過咸,會讓體內廢物不能很好地排出,同時造成脂肪囤積,水分滯留在體內,使腰圍和身體變得臃腫肥胖。
另外,越是油膩辛辣的食物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越長,過量的油脂不但讓脂肪慢慢堆積,更影響了內分泌系統,身體代謝的廢物被堵在了腸道的“公路上”,不胖才怪咧。
那么清淡飲食,具體是怎么個清淡法?
清淡飲食的標準
少油
不得不說,不少人做菜時放油的架勢,就好像油不要錢一樣……雖然烹飪油含有某些人體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但還是要先捏捏身上的肉,再決定倒多少油的。而依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人都存在烹調油攝入量過多的問題。沒錯,你絕對是大多數中的一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吃貨們就算再喜歡滿口肥香油膩,每天烹調油的攝入量也最(yi)好(ding)控制在25-30克。
可以用帶有刻度的控油壺來控制油攝入,平常盡量以蒸、煮、燉、焯和燙為主,每天控制用油量在標準范圍內。
少糖
“糖類是身體直接能量來源之一,怎么能不讓吃糖呢!這不科學!”
——說得沒錯,但此處的糖是指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糖,而不是添加糖。
添加糖就是在日常做飯時用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等蔗糖,還有甜點(包括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好吃是好吃,基本沒有營養價值。在已經通過食物攝入了充足糖分的情況下,再去食用大量的添加糖,會刺激胰島素水平急速上升,從而加快脂肪合成。
胰臟如果能夠說話,肯定會要加班費。
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其實已經很寬容了哦!少鹽
不懂得控鹽,跟咸魚有什么區別。
動用初中的化學知識,知道食用鹽的化學式為氯化鈉——鈉這種元素,少了不行,多了更不行。過多的鈉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影響身體正常排水功能,存儲的廢水過了,自然人就腫起來了。
吃的鹽每天不超過6克,告別浮腫so easy。
少辣
影視劇里都喜歡用“吃香喝辣”來形容美好生活(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然而放在現實中,美好未必,便秘是妥妥的。
辣是一種痛過刺激味蕾產生的痛覺,舌頭尚且有些承受不住,何況是更加嬌弱的腸胃。重口食物吃多了容易刺激消化系統,讓人遭受上火、口腔潰瘍、便秘等問題,并且影響排毒功能。
然后毒素就會盤踞在體內,破壞體內激素平衡,讓你變得越來越胖。
道理我都懂,可是為什么明明已經清淡飲食了,體重還在攀爬?真相在這里↓
有一種清淡飲食,叫葷素搭配
全素未必健康,肉食未必會發胖。像魚、禽、瘦肉以及蛋類富含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重要營養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葷素搭配,瘦身不累。
有一種清淡飲食,叫適量吃鹽
“控鹽”可不是讓你“棄鹽”,人體缺鈉,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長期缺鈉甚至會導致低鈉綜合癥。
有一種清淡飲食,叫聰明用油
許多脂溶性維生素都是需要通過食用油來攝取的。關鍵在于怎么聰明用油,教大家一個竅門,燉煮菜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炒菜用花生油;涼拌適合用橄欖油、茶籽油、亞麻籽油,是健康的吃法。
小編還特地準備了,清淡飲食加強攻略,麻麻從此再也不擔心我變成重口味啦!
鹽篇
菜快熟時再放鹽
日常炒菜時,在菜肴快出鍋時再加鹽,保證一樣夠味,還減少食鹽用量!
控制用鹽總量
其實那些調味品(醬油、味精)、腌制食品(咸肉、魚干、咸菜、泡菜)、零食等等的食鹽含量也不低,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做菜時加的鹽,可以再減少些。油篇
不做“煎炸”之人
用蒸、煮、燉、燜、拌等烹調方式代替炸、煎,會幫助你更少地攝入油。
拒絕高脂零食
許多餅干、糕點、加工肉制品以及薯片等零食,都可能由富含飽和脂肪的黃油、奶油、人造黃油、可可脂和棕櫚油等制作而成。不吃為妙。
糖篇
遠離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是指糖含量達到5%以上的飲品,多數飲品含糖在8-11%左右,有的甚至達13%以上。
無糖是在忽悠你
別以為食品包裝上寫了“無糖”就可以放心大膽吃了,無糖只代表這種食物不含蔗糖,它極有可能含有其他種類的糖,比如麥芽糖、葡萄糖等。很多吃起來酸、咸的食物,都很有可能含有不少的糖分,在食用時,一定要注意閱讀營養標簽,警惕再警惕。
培養清淡口味,果斷拋棄重口味。讓你擁有健康飲食習慣,是小編義不容辭的責任~少油、少糖、少鹽、少辣,你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