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要講究科學,決不是向肚子抹點什么乳,吃點什么藥也叫“科學減肥”。饑餓、劇烈運動、針灸按摩、吸脂手術、藥物等等減肥法,造成的結果無非都是瀉水通便、搜刮腸胃,容易引發消化系統和代謝系統疾病。究竟科學健康的減肥方法有哪些?一起來了解。
1、運動了,就一定會消耗脂肪嗎?
并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會燃燒脂肪。想要脂肪燃燒,氧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有氧,脂肪才能進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脂肪才能用于供能。所以,進行有氧運動,才能真正達到燃燒脂肪的目的。
在運動的開始階段,更要掌握科學健康的減肥方法。因為此時身體首先會以糖作為能量的來源,隨著運動的進行,身體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大量的水分和代謝廢物。這一階段的能源物質非常的充足,機體不需要調動脂肪來供能。
“20分鐘”常被認為是運動燃脂的一道坎兒,此時,體內的糖消耗殆盡,為了保持運動機能,身體就會開始燃燒脂肪來供能。這也就是人們推崇有氧運動的原因,因為它的確可以有效地幫你減少身體多余的脂肪。
2、為什么減肥時腹部最先瘦?
很多人不明白減肥時為何是腹部先瘦,其實,了解了科學健康的減肥方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有研究表明,如果全身脂肪平均減掉了10%,那么腹部脂肪一定減掉了30%。這是為什么呢?首先,我們機體調動脂肪的機制是“哪最多就先用哪”。因為腹部肌肉屬于平滑肌,對脂肪的抵抗力很低,腹部的脂肪是最容易堆積的。
當身體需要燃燒脂肪作為能量的時候,它會發現腹部的“燃料”最豐富,當然就會先拿肚子上的脂肪開刀了。另外,也有一部分心理因素,因為減肥時你對身體其他部位的關注度遠不及腹部,所以會最先察覺腹部瘦了。
3、吃素跟吃肉相比,更有利于脂肪燃燒?
和走路一樣,吃這件事,同樣需要消耗能量。研究表明,吃一頓飯在咀嚼、消化、吸收食物的過程中能夠消耗50千卡的熱量,一天光靠吃飯大約能消耗150千卡的熱量。而且,這些熱量都是血糖、糖元等糖類物質提供的,我們要記住,脂肪這員大將永遠是最后才會出場的。
食物中的熱量最終會變成我們身上的脂肪,尤其在我們吃飽后坐著不動或是躺著休息時,很容易讓脂肪堆積起來。而蔬菜富含纖維素,體積比肉類更“龐大”,所以吃菜后更容易產生飽腹感。